一牵涉打仗就会犹豫不决,如果只论外交手段,那是足以和二凤掰掰腕子的。
大非川之败后,在为吐蕃头疼的同时,高宗也敏锐的察觉到朝鲜半岛气氛的不同寻常:
高句丽残余势力作乱,新罗也蠢蠢欲动,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联络倭国再次夹击唐军了?
此时的唐朝没什么钱,很难支撑起一场劳师远征,于是高宗另辟蹊径,召来郭务悰,命其出使倭国。
郭务悰并不是第一次出使倭国,在白江口之战后李治就在努力营造唐朝的带头大哥地位,派郭务悰出使倭国。
只不过白江村之战后倭国彻底吓破胆,认为唐朝一定会来灭国,因此拒而不见。
如今面对海东可能再起波澜的情况,李治也发了狠,在财赋并不乐观的情况下,给郭务悰拨了两千人和四十七艘战船,命其出使倭国必须要成功。
这种行为就是标准的写作和平出使,读作武力威慑。
郭务悰也很懂,并且吸取了上一次被倭国拒之门外的教训,在领舰队到达对马岛之后,就先派出一艘小船到倭国作通知。
通知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倭国史册记载的是“要求来朝”,可见郭务悰的态度着实不怎么样,把倭国吓得够呛。
在通知了并非交战之后,郭务悰也不管倭国的反应,强行将舰队开到了比智岛附近,叩开了倭国的国门。
随后的事情就很耐人寻味,郭务悰到了倭国一个月之后,天智天皇驾崩,随后郭务悰一行就驻下不走了。
赏赏花喝喝酒,直到来年五月底,郭务悰收了倭国絁(音同施)一千六百七十三匹、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斤,之后这一行人才拍拍屁股恋恋不舍的驾船而回。
倭国自己的历史,对于给郭务悰的财货称为“倾赐”,絁是倭国自己的丝绸,而且当时类似于汉代的钱帛兼行,这个絁是可以直接在倭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