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大碗茶,两分一碗的大碗茶。”
“既解渴,又爽口……”
“嘿,那位拍照的哥们,要不要来一碗尝尝?”
咔的一声,江山对着卖茶的小伙,再次摁下了快门:“成,给来一碗尝尝。”
接着,他在方桌上排出了两分钱。
端起其中一只大瓷碗,咕嘟咕嘟就干掉了半碗。
微微清苦的凉茶,穿过咽喉直达脏庙。
顿时,心都跟着平静了几分。
“看来是真渴了,”卖大碗茶的小伙子,笑得欢的很。
端着瓷碗的江山,也没打算闲着:“你还别说,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设一茶摊,生意指定差不了。”
“那是,”小伙子又给江山添了半勺茶水:“开业头几天,每天都能进账60多块。”
“60多块钱?”江山怎么听怎么没感觉。
“厉害吧,”小伙子一脸得意:“足足3000多碗,水都烧不过来。”
这么一换算,江山顿时有感觉了:“厉害!”
1979年6月,面对不断壮大的待业青年队伍,燕京各街道开始兴办集体或个体生产服务事业。
那时的天安门周边,除了有几处照相摊外,连个商业服务网点都没有。
广场上一拨拨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游客,渴了累了连个喝水的地方都找不着。
一位姓尹的待业青年发现这个情况后,灵光一现:要是在这儿能摆个茶水摊,准能火!
于是,6把茶壶,100只蓝边大瓷碗、再添上两张桌子几张凳子……“青年茶社”就这么开张了。
不但茶卖的勤,过来拍照的人更勤!
国内国外,有一个算一个。
打这时起,个体户这个词终于悄咪咪的诞生了。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