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总是需要娘家有兄弟给你撑腰的。难道你指望赵大郎赵二郎赵三郎,他们给你撑腰吗?他们都不是你同胞的兄弟,能有多少真心帮你,也就是四郎,是你同胞的弟弟,你有什么事他才会第一时间上前帮你的。”
赵元娘听了曹姨娘的话,之前因曹姨娘只给了她两百两银子,还说她其他的私房钱被弟弟用光了,不爽的心情,因这番话好一点了。
想着是啊,不管怎么样,自己去了婆家还是要有弟弟给自己撑腰的,要不然被婆家人欺负了,没人给自己撑腰可怎么办?
她跟曹姨娘一样想的,也不觉得赵大郎赵二郎赵三郎会帮到自己,毕竟她跟他们的关系很一般。
——显然赵三娘没有什么主见,很容易被人洗脑,一会儿觉得赵十夫人说的有道理,一会儿觉得曹姨娘说的有道理,才一会儿功夫又被曹姨娘洗脑了。
虽然被曹姨娘洗脑了,不太好,但也有好处,那就是虽然只拿了两百两私房钱,但她暂时已经满意了,不再抱怨了。
事实上,曹姨娘拿出了两百两银子,舍不得极了,毕竟这么多钱,她得攒多久啊,就这样拿给了赵元娘,能不舍不得么。
当下不由暗骂赵十夫人多管闲事,要不是赵十夫人拿她儿子可能会有的凄惨未来吓唬她,她还真不会将到手的银子再还回去。
不提赵元娘又被曹姨娘洗脑了,傻傻地觉得拿了两百两私房钱已经不错了,不再抱怨了,只说赵十夫人这边终于给赵元郎定下了一门亲事。
这门亲事女方是商贾之女。
其实赵十夫人对这门亲事也不是很满意,但是条件相当的人家一看到昌平王府的情况就不愿意,赵十夫人也只能降低条件了。
而降低条件后的那些人家条件真的不太好,商贾之女出身虽然低了点,但起码家里有钱陪嫁是比较多的,将来儿子爵位不高,一年俸禄不多,可能攒不下来多少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