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前唐,单论伪宋,一百六十余年国祚中,自翰林院走出过几位能臣干吏?”
名留青史的能臣,绝大多数都是自底层摸爬滚打,一路历练上来的。
将心中的学问,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之境。
当然,翰林院也走出过一些牛人,可这些人是本身就才能出众,与翰林院无关。
若是能经过基层历练,成就只怕会更高。
韩桢这番话,就是在为翰林院改制做背书。
毕竟,翰林院是朝廷最高的储才机构,朝廷在推选大员时,一般会优先从翰林院挑选。
也就是说,能从翰林院出来,最次也是个封疆大吏。
众人若有所思,等待陛下接下来的话。
韩桢朗声道:“朕欲将翰林院分为文武两院,文院归内阁,武院归军部。以往撰拟册诰文、纂修书史、代写诏书、侍讲等职责统统取消,交予对应的部院。”
谢鼎与史文辉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和疑惑。
陛下此举,似乎是在分权,但细细品味,却又不太像。
若是分权的话,扩充内阁和军部人数,岂不是更直接有效?
而且,以分担政务为由,他们也找不到反驳的借口,没必要绕这么大个圈子。
谢鼎沉声问道:“敢问陛下,改制过后文武翰林院职责是何?”
韩桢答道:“内阁与军部下辖顾问团,比如文翰林院,平日里负责研究国内民政、国外番邦,当朝廷需要决策之时,先由翰林院提供数个方案,内阁从中挑选合适方案,进行优化,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内阁政务压力,又能使得翰林院官员参与决策之中,得到历练的机会。”
他的改制有些超前,但大殿之中都并非常人,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深意。
此举对朝廷来说确实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