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曹彬都一应照办。
既如此,不妨大胆做一个假设。
二次北伐,宋军三路齐发,负责打掩护的西路军和中路军都干的风风火火,捷报频频。
这些捷报被源源不断传回开封,送到了赵二的办公御案之上,每到一封捷报,就让赵二肾上腺素飙升一个档位,自信心直接爆棚。
可是赵二看到这些中路和西路的大胜捷报,翻来覆去的等,作为东路的主力却是迟迟没有动静,自信心爆棚的赵二,忍不住了。
所以高粱河车神选择亲自出手了,微操大法之下,大手一挥,一道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曹彬的东路军中。
曹彬一看,既然老板都下旨让自己上,那还管什么战机不战机,眼睛一闭,上就完了。
打输了顶多给老板背锅,抗旨可是要全家玩完的。
而等到东路军第一次折返回雄州之后,车神的下一道催促圣旨又到了,曹彬只能是硬着头皮又继续上了。
一个打了几十年仗的统帅,绝不可能在这种常识问题了上连续错两次,除非脑残。
至于史书是怎么写的这一段。
比如太宗告诫诸将‘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比如太宗传旨给曹彬,命其不得向前进军之类,用以彰显太宗皇帝虽然身处京师,但依旧时刻掌控全局,北伐失败属实是这些将领不听太宗英明号令所致,坚决维护了太宗皇帝在历史上伟岸光辉的正面形象。
但是从高粱河车神在第一次北伐战场的综合表现来看,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他能说的话。
而且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人总是缺什么,补什么。
比如朱老四给自己补了个亲娘,李二给自个爹补成了庸碌老头。
赵二笑了笑:大唐李二,吾辈楷模。
反正横竖皇帝肯定是不会有错的,错的肯定都是你们这群带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