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
宝钞这玩意,桑纸做的,擦屁股都没人要。
季伯鹰看了眼宣德帝,随后稍显沉默。
关于大明宝钞,季伯鹰每次看到历史上相关记载的时候,都深思想过这个问题。
曾经也在闲暇无聊之时,在一些类似的读到过关于大明宝钞的处理方式,大多都是选择逐步回收,逐步将大明宝钞拉回原本的流通价值,甚至最后发行国债,以此来持续性拉回宝钞的价值。
但真到了季伯鹰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的现在,他并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些做法太过理想化和空谈论了。
这里是大明,不是二十一世纪。
且不说拉高已经被贬值百倍宝钞价值的过程需要持续多久,这种全新的金融政策制定出来之后,能不能被各级官吏贯彻执行下去都是个超级大问题。
毕竟这年头当官不需要学经济学,各级官吏大概率都看不懂。
在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者说压根没有金融体系,甚至连国家层面都没有金融概念的大明,硬要搞金融这一套,庙堂诸公都是一脸懵,你还期望处于封建迷信的老百姓会信?
比如发行国债,以古代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哪个老百姓愿意把手头那点余量拿去换国债?
宁愿留着擦屁股也不给官府。
你实操起来不崩谁崩?
而且,季伯鹰觉得弄金融这一套属实是太复杂了,完全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拉高货币价值,发行国债,这一套玩意看起来很是高大上,逻辑缜密,貌似无懈可击,但有点过于照虎画猫。
真要实操起来,实际上还没有三板斧管用。
拿着后世的衣服来套古代的身,尺码不对。
理论归理论,如果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应用于实践,都是白搭。
在这未来的三五百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