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这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那么,现在这个趋势会改变吗?
赵煦综合各方面情报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绝对不会。
甚至,西夏人的这次入寇的规模会更大,时间也会更提前。
道理是很简单的。
首先,西夏人毁约入寇的情况没有改变——连续两年的大旱,让西夏国内的农业遭受沉重打击。
其次,秉常和大梁太后在同一天去世,导致的西夏内乱,使得那位小梁太后和国相梁乙逋,面临更大的内部压力。
而战争,自古以来就是转移矛盾的最佳选择。
尤其是像西夏这样的政权。
将内部矛盾,转移去外部,从元昊以来就是他们的惯用策略。
换而言之……
西夏人对此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
所以,赵煦知道,西夏人的入寇一定会发生。
现在,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在放烟雾弹,障眼法。
所以,赵煦才会不让西夏使者去见太皇太后——他可太清楚,自己那位太母的脾气了。
西夏人若见到她,多说几句软话、好话,她就可能心软,她一心软就可能答应西夏人的一些条件,从而给宋军备战带来困难。
当然了,赵煦特意将两位宰相还有东府的执政以及殿帅、副帅都叫到一起,可不仅仅是来表态、做样子的。
表态是为了团结。
而团结是为了在战争来临时,朝野一致,同心协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这些大臣一点底气,让他们知道,大宋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宋了。
于是,赵煦扭头看向了一直在一边默默坐着,喝着茶的殿帅燕达。
“殿帅。”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