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横刀十六国 > 第七百零二章 识时务

第七百零二章 识时务(3 / 4)

竟在荆襄前线待了五年之久,从底层士卒爬到都尉,知晓各种军务运行。

而且他身边还有很多幕僚,时刻提醒。

秦彪更是寸步不离。

投石车蓄势待发,甲士们严阵以待,就等这最后的一战。

然而就在此时,内城城门却打开了,一众襄阳将吏在杨略的带领下肉袒而出。

“降了,桓豁愿归降大梁,负隅顽抗者,罪在桓豁一人,与百姓士卒无关。”为首一人颇为雄壮,身上全是腱子肉,面对黑云甲士的刀斧神色如常。

城上城内,近万晋军士卒已经放下了兵器,神色紧张的望着黑压压的梁军。

李跃原本以为他们会顽抗到底,没想到还是降了。

桓家能以一个三流士族在江东混到今日,肯定不止一个桓温。

作为桓温其弟弟的桓豁归降大梁,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李跃赶紧脱下外袍,快步上前,为桓豁披上,亲卫隔开其他人,警惕的望着桓豁。

“识时务者为俊杰,桓将军心怀苍生,何罪之有?朕仰慕将军久矣,从今往后,南北皆为一家,荆州百姓将士皆为大梁子民!”李跃大声道。

“万岁!”

桓豁还没说话,城上的守军早已欢呼起来。

“人心向背,一目了然,陛下非是胜在战场,亦非器械,而是胜在人心。”桓豁拱手道。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桓豁真豁出去了,凭借内城的粮食,死守十天半月,还是能做到的。

投石机不是万能的,也会损耗。

十天半月之后,桓温的援军说不定就到了。

不过就算桓豁想死战,晋军士卒未必愿意,这场大战的胜负,其实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人心即为天命,桓将军顺天而行,有功于华夏,封宜城侯,升镇南将军,汝州刺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