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王敦、苏峻一度攻入建康,控制朝廷,全都被地方上风起云涌的豪强弄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桓温对此了如指掌,自然死活不肯入建康,一再上表推辞,留镇荆襄,控制长江上游,以此压制江东。
这么一拉一扯间,加九锡之事也就渐渐放到一边。
“不可胡言乱语,江东姓不了桓,大司马功勋卓著,乃江东之依仗。”谢安轻轻责备晚辈。
谢寄奴、谢朗赶紧道歉,“侄儿失言。”
谢玄道:“江东半壁江山,一旦内乱,便为梁国所趁,大司马虽有私心,然则利于国家社稷,断不能与其为敌。”
桓温独揽大权,控制襄阳、东关、濡须三座要塞,但也因此直接站在梁国面前,承担梁国的压力。
如今梁国攻灭了氐秦,收拾好北国之后,下一个肯定是江东。
南北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
“正是如此。”谢安从怀中掏出一封黄绢,递给谢玄。
“北中郎将,广陵国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神色一喜。
这些都是实权职位,统领江东最后一支不属于桓温的精锐北府军。
几年前,谢安就在与桓温反复争夺广陵的控制权,一是因为广陵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人口繁多,二是在这些北方流民基础上精心训练的北府军。
这些年广陵逐渐崛起为一股新力量。
“广陵乃江东司命之所在,此地安,则江东不乱!”谢安嘴上不说,但该做的都在暗中做。
这道奏折递上去,等于将广陵和北府军交给了年仅十九岁的谢玄,也等于晋室的生死存亡一半捏在谢家手上。
谢家的飞黄腾达也就可以预料。
王与马共天下,从此就要改为谢与马,共天下……
更妙的是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