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自斟一杯酒,“大司马心意已决,何须问我等?霍光废昌邑王而立汉宣,遂成昭宣中兴,大司马若能中兴晋室,必流芳百世。”
霍光虽成就了大汉,但霍氏下场却不好。
谢安不提伊尹,独提霍光,自然是在暗示。
“安石大才也,不若辅佐于吾,一同中兴晋室如何?有安石之助,昭宣中兴何足挂齿?”桓温老毛病又犯了,关键时候起了爱才之心。
这不是他第一次招揽谢安。
一旁的郗超连使眼色,桓温却恍若未知。
谢安拱手一礼,“安在朝中,亦能助大司马中兴晋室。”
桓温眉头一皱,亭中寒意大起,布障外杀气如风。
扈从们瑟瑟发抖。
死在桓温刀下的人绝不算少,真要动手,谁也没办法,建康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连司马家的宗室都被桓温废了,更不用说谢安和王坦之。
谢安端起酒杯,遥敬桓温,然后一饮而尽,笑道:“此酒入喉香绵,却年份不足,少了些醇厚,若是再封存两年,必为一代佳酿。”
说的是酒,同样也在说人,以及眼下之事。
谢安借酒点出桓温时机不对。
桓温早年也混迹江左名士圈层,自然听得懂谢安的弦外之音,桓温缺的东西太多了,北伐失败,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有这个污点在,他就无法挺直腰杆,理直气壮。
“此酒既然上宴,当速饮之。”郗超也旁敲侧击的来了一句。
都到这份上了,也别管时机对不对,先把事办了。
桓温满脸犹豫之色。
谢安名满天下,死在他手上,又是一大污点……
“嘉宾错矣,治大国若烹小鲜,时机、火候不到,酒宴皆不入味矣。”谢安平缓的语气更有说服力。
“哈哈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