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在战争之前。
两国相争,也绝不仅仅靠战场。
舆论、士气、国力、人心等等都会影响战争的成败,春秋战国,老祖宗们各种手段玩的天花乱坠。
洪武二年七月十六(355年),在李跃心中,决战已经开始了。
虽然没有明面上宣战,私底下梁国朝堂、军中已经动员起来。
大量细作从章武、巨鹿、博陵涌入燕国境内,他们带着同一使命,听候杨略的统一调遣。
李跃还去信给杨略,可以对豪强做出适当的让步。
只要他们愿意起兵,一切都可以在战后协商,就算谈不拢,梁国也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他们。
除此之外,还下令贾坚、鹿勃早、徐成、张蚝部可以适当的出击,不必墨守成规,增加对燕国的压力,刺激一下慕容儁,让他犯下更大的错误。
远在彭城的魏山听到了风声,接连上书请战,说他麾下五千镇军,皆山东勇士,极其精锐,留在南方对付江东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一再恳请李跃将他调到前线……
为了增加说服力,还弄了一份请愿书,乱七八糟的各种手印。
李跃调他去泗州,是想让他享几年的福,他却闲不住。
不过眼下的确是用人之际,魏山虽然不是万人敌,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再三思索后,将他调入王猛麾下听用。
明年大战双拳出击,贾坚佯攻东路束州,李跃正面强攻中路襄国、中山,王猛攻西路并州,自西向东横扫幽州。
西路大战绝不会少,魏山跟着王猛,一是增加王猛的实力,二是让王猛看顾魏山一些。
也不知王猛新兵练的如何。
王猛不仅对外封闭消息,对内也是一样,阳城至轩辕山一带,只许进不许出。
连校事都无法打探到消息。
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