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一万辆两万辆左右的电动自行车,但是下半年,或者说国庆节前后到四季度结束,一口气暴增三万四万还是五六万辆电动自行车,他也说不好。
京城去年上半年其实查电动自行车查得很严,发生惊天逆转,就在于南郊区的牛区长差点撑死在农村之后没多久。
副市长刘福州对“沙食系”大开绿灯,几乎就是一夜之间,从街头巷尾的严查拦截,就变成了放宽管理。
刘福州也开过会,提了京城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会很快出台,“紫金科技”要在南郊区建立华北甚至是北方总装厂,光凭这一点,这事儿就会尽快先出个章程。
目前最成熟的地方法律法规,就是两江省,在电动自行车的性质认定上,以最高时速、车重为标准,来划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归属。
超过了标准,就是机动车,那么该查证查证,该罚款罚款;没超过就是非机动车,就按照非机动车来处理。
同时,两江省各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还有一些新增的出厂许可要求,比如说车灯,达到一定亮度就必须加透镜。
再比如以社区或者派出所为便民上牌点,给电动自行车发专用车牌号。
而且因为“紫金科技”在销售电瓶车的时候,都会随车附赠头盔,两江省相关部门,在要不要随车附赠头盔这件事情上,有所保留,但大体上倾向于支持。
这种小门槛、小标准看似不起眼,但带给一般厂商的压力并不小。
不过对合作商来说,这就很舒服,在华北有三家头盔厂纳入了“紫金科技”的供应链体系,每一家头盔厂的效益都增长了三点五倍。
所以在“紫金科技”推动某些地方法规建设的时候,只要到了当地,这些合作商就是游说公关盟友。
毕竟这些都是钱,“紫金科技”卖十万辆电动自行车,就意味着至少十万只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