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一线生产的长期稳定,就需要大量一线工程师,这是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跟人文主义没有一点点的关系,是一点都没有。
所以,这种加班是必然的,但从加班的第一秒开始,就不再是纯粹的工业生产规律,而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人道主义问题。
此时一本院校的常见大工科门类,毕业生在百亿规模的传统重资产重工业的工资是多少呢?
理论上三千一个月,但实际上百分之九十拿不到。
通常就是一千来块摇摆,跟一个副科级工资差不多,但两者待遇差距就是天壤之别。
哪怕京城最强的工科院校,机械类本科能拿到多少钱呢?
封顶七千一个月,这还是有top9名校加成的缘故。
张浩南在招聘的时候,企业原有老工程师们其实是相当感慨的,毕竟,这些世纪之交进入公司的小年轻,是真的赶上了好时候。
不过这种感慨在出差的时候,就打消了。
去客户或者友商那里走一遭,一看还是老样子,顿时回去朝着公司最牛逼的合照默默反思:是我想多了啊,老板真男人,牛逼。
不过张浩南并没有大规模在建康工科院校办固定的校招会,一切都还是随缘进行中,原因也简单,会消化不良。
倒也不是消化不了,而是消化不良,且容易跟一些大国企起冲突。
再有就是公司口碑还没有发酵,这时候扩大招聘范围实属高投入低回报,不如等两年,口碑形成之后,再来招聘,事半功倍。
就现在公司的工程师队伍,也将将够用了。
类似一线培训、一线调试、一线测试、一线维修,加加班也能凑合着用。
反正都是老前辈学长,用用怎么了?
而跟外企国企招聘靠招牌不同,张浩南在建康高校圈摇人,基本都是靠“浩南哥”本身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