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死里夸,反正这小子写了字条,白纸黑字为证,他怕个屁。
英俊小生模样,但又不能太奶油,毕竟“兰陵王”不是娘炮,是要上战场的。
虽说张浩南不怎么看电影,但想来应该没有什么叫《兰陵王》的历史文艺片,估摸着要是没自己这一顿饭,宫相如给学生化缘,也就是混个十几万低成本然后拍个烂片。
现在就情况不一样了,只要宫相如这边不是为了强调自己导演的掌控能力,硬要在主角问题上瞎折腾,这事儿就算是成了。
胡柯恢复一本正经之后,在场的都觉得小伙子确实长得可以,得知胡柯报考了松江戏剧之后,建艺的人一脸惋惜。
不过也反过来拔高了胡柯的档次,证明这小子不是混子,不是打算靠脸吃饭的。
这其实让张浩南觉得有点奇怪,靠脸吃饭怎么了?
靠脸吃饭有什么问题吗?
这也是天生的本钱啊。
就跟自己勤劳致富一样,勤劳本身,何尝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一个道理。
宫相如的学生说是学生,其实是她一个孙辈,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张老板对此不感兴趣,他看过对方的作品,广告、短片还有音乐录像带,感觉都不错。
他不懂镜头语言,只是觉得不错,那就是不错。
然后这个年轻人是海岱艺术学院毕业的,他也提前查过了,还行,不是学渣。
这就够了,多的还要啥要求。
就算拍个烂片也没多大关系,反正这年头拍电影不赚钱。
不过正好借《兰陵王》来锻炼一下“互联网病毒式营销”,倒也挺好,各种震惊部的标题他都想好了,到时候练练手。
然后再弄个“欠柯柯一张电影票”的噱头……
这不就妥了么。
至于说导演想去参加这个奖还是那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