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朝会后,陈希烈很不高兴。
在他看来,自己像封常清一样,遭受到了薛白的欺骗、背叛。
局势最为关键之时,他毅然选择支持薛白,可之后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上位者如此言而无信,往后还有谁会为其卖命?由此可见,那位监国太子已然志得意满、忘乎所以了,败亡是早晚的事。
很快,薛白把朝会的内容禀报给了天子李琮,请来了旨意,下诏取消了天下各州县的进贡,并放出一千宫女,整顿宫中采买。
诏书上的诸多内容都是依着崔祐甫的奏折,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
比如,崔祐甫建议裁撤梨园,诏书上却是让梨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句话陈希烈一开始并未看懂是何意,他的心思也不在这里。
可以预见的是这道诏书一下必然能提振人心,开创新气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源节流,稍稍缓解国库空虚的问题。
陈希烈有心想驳回,好向薛白转达自己的不满,展示一下自己的铁腕。
但他想不到有何理由能光明正大地否认这些良策,担心驳回之后对自己十分不利,与颜真卿商议了一番,果然只能盖上中书门下的大印。
接着,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另一封旨意上,那是提携崔祐甫为御史中丞的奏折,他是说什么也要反对的。
“此事不妥。”
颜真卿却颇欣赏崔祐甫,问道:“为何不妥?”
陈希烈抚着长须,道:“朝廷尚有许多功臣未论功行赏,崔祐甫既未参与平叛,又未立下寸功。却跻身于诸功臣之前,岂非令天下失望?”
颜真卿便问道:“还有哪位功臣没有论功行赏?不妨直言,你我现在便拟好官爵赏赐。”
陈希烈答不出来,就开始耍赖,拖着不肯批,说是要等韦见素来官署了,寻问其意。
他希望这么拖一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