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崔颢当即心中大骇,明白自己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处境。那新任的太原尹杨光翙是个不敢担事的,生怕安禄山反了,宁可将他交出去委曲求全。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可笑至极,也懦弱至极。
“带走!”
几个叛军当即便押着崔颢往后门走,为首的一人则转身道:“杨府尹,人我便带走了,不日府君便要经太原往长安,到时再来拜会。”
崔颢回头看了一眼,见到的是杨光翙那张惶恐不安的脸,酒气与脂粉的香气都还没散掉,这样的大唐官员,如何能迎接安禄山的叛乱?
“崔颢,你会写诗是吧?我这里有你在代州写的诗集,会派人到长安隔一阵子就放出一篇,如此,世人会以为你病逝在一年之后,但没人知道你是怎么死的。”
“唔!”
崔颢愤怒地想要吼叫,走在他身旁的叛军头领反而大笑起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噗。”
诗的最后一个字尚没念出来,他们走出了酒楼的后门,一柄陌刀毫无征兆地斩下,倏地将那叛军头领斩杀在当场。
而那没能念全的诗,让人好不习惯。
变故突起,小巷里有二十余人扑了上来,手起刀落将几个叛军劈倒在地。
崔颢摔倒在地,于混乱中看去,见到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往这边走来,以坚定有力的动作扶起了他。
“崔公,久仰大名了,我们到这边说吧。”
“你是?”
“薛白。”
“我听说过你,诗词写得好。”
“不敢班门弄斧。”
薛白用刀子割了崔颢身上的束缚,领着他重新走进酒楼。恰见杨光翙正在后花园的小阁上张望,想必是听得打斗声打算探探究竟又想要逃,正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