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并不诧异,反而想到了当时与薛白的谈话,认为薛白甚有先见之明。
末了,李倓问道:“高将军可将这些情形禀报给了圣人?”
高力士点了点头,却不说话。
李倓追问道:“圣人可有吩咐如何处置?”
“若圣人吩咐了如何处置,我也就不会来找建宁王你了。”
“圣人不信?”
李倓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高力士的来访会给他带来数不清的麻烦,而是不敢相信圣人居然至今还不相信安禄山的谋逆之心。
“为何不信?”他又追问了一句。
“在我面圣之前,袁思艺已经抢先一步,替安禄山诉说了许多委屈。”高力士道:“安禄山听闻孙孝哲在骊山的行径,下令重鞭他,只是考虑到契丹将领们的感受才未处死他。又言冯神威向他索贿,贪得无厌。最后则言,朝中有一股党羽在排挤打压他,他愿辞去范阳、平卢节度使一职……”
“那便让他辞。”李倓冷哼道。
“正是知晓圣人不会罢免他,他才如此啊。”高力士道:“我本不该来此,徒增圣人猜忌,反倒证实了安禄山所言,我们勾结、排挤他。”
这后面一句话,杜五郎深以为然。
高力士话锋一转,又道:“可总是顺着圣人亦不妥当,恐被猜忌而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长此以往,社稷便坏了,故而我还是来了……”
很难想象这一番话是出自一个宦官之口。
可仔细一想,在很多事情上,当没有旁人敢劝圣人之时,高力士是唯一还敢开口的那个人。比如三庶人案之后,推立了李亨为太子;比如李隆基称天下无事,要把权力交给李林甫时……这都是真正要伤及大唐社稷根本的大事,这种事情上,最顺从圣意的高力士反而是最积极去改变局势的人。
今日高力士来了,便是以行动来表示对李倓、薛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