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惨不忍睹,如今算是能入眼的丑了。
“听说你救了虢国夫人,在她府中养伤十余日?”
“学生惭愧。”薛白老老实实应了,“学生已搬来长寿坊,往后向颜少府讨教就更方便了。”
“咳咳咳。”
颜真卿呛了水,咳了两声,连连摆手,懒得再与薛白多说,凝目看向他的策论。
“国家赋敛之法皆为租庸调,有田方有租,有身方有庸,有户方有调,而大唐立国已一百二十九年,版籍浸坏,多非其实;田亩兼并,愈演愈烈;赋敛之司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贫者丁多无所伏匿,不胜困弊,逃徙弃户。至此,赋敛之法不变则不通,拟改为两税法。各州县所征之赋额,先度其数,量出而制入;户税则制户籍之册,不论主仆,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地税则租庸杂徭悉废,以田亩多寡而论……”
策论很长,简单而言——以户税、地税来代替租庸调,户大地多者多交,户寡地少者少交。
其中竟还有许多详实的赋税记录,计算并列举了从开元十四年到天宝五载这二十年间,分别用租庸调、两税法能收到的大概税额……这是连他这个长安县尉都无权查看的帐目。
颜真卿眯起老眼看了很久,眉头时而微微皱起,时而舒展开,最后微微叹息。
“你可知这份策论会害死你?”
“学生知晓。”薛白道:“若真以此改革税制,将损害全天下世家大族之利益。可惜,它害不死我,因为它实行不了。”
官廨中安静了一会。
颜真卿体会着薛白所说那“可惜”二字,心里沉甸甸的。
近来,京兆府不停催促,要捉捕逃户、追缴税赋,他见得越多,越是深知租庸调早晚得改。
而薛白这份策论,比他所见过的任何税法都成熟、完善,因此也更危险。
很难让人相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