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演绎地剧烈了一些,才显得那么神奇。
对此,路平安只想问:“他们出多少钱?”
胡清泉笑着回答:“目前20万欧。”
“快赶上《调音师》了。”
“是啊,等片子获奖估计还能涨不少。”
路平安笑道:“希望他们真是個地主老财。”
“为工薪阶层发声的,怎么能是地主老财呢?”
胡清泉一本正经地反驳,旋即三人都笑了。
第二天开始,路平安一行去往主会场。
他一过来,果然如胡清泉所说,他现在在欧洲真的有名气了。
一到地方,路平安很快就被许多记者围住。
“lu,请问这次短片入围,你有信心拿奖吗?”
“lu,《彗星》的灵感来源来自哪里?”
“你好lu,伱的《调音师》很棒,可以签名吗。。。”
有记者,六七个,记者中一半国内一半国外,有影迷,五六个,都是老外。
这种规模和那些明星自然不好比,但也已经和现场一些知名导演差不多了。
路平安一一回答,花了十多分钟,结束后继续跟着胡清泉和大佬们交流。
《彗星》入围影展的原因,路平安也从胡清泉这知道了。
一小部分是因为路平安的“嫡系”原因,在这里拿过奖的,会有一点便利,而路平安拿过短片银熊,又是第一次拿长片投稿,主办方就释放了一些善意。
除了这个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片子本身。
首先是题材,科幻片在柏林电影节并不是主流,但带着人性,又有一点现实主义的科幻片就不一样了。
《彗星》的结尾猝不及防地揭露了人性,直接升华了影片,就凭这一点,其实就能被柏林看上,入围个影展真的问题不大。
其次就是电影结构,原版《彗星》是低成本,但制作水平却足够高。
用现场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