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大车定时出发,方便平常时间往返的民众。
这其实就是一种唐朝官方的公交车了,主要是解决步行者的苦恼。
当然,唐朝的公交车一点不缺,满城都是油壁车,招手即停,但那是私人公交车,在城内价格不贵,但从汉长安城到长安城,价格就贵了,跑一趟至少五十文钱,不过可以由五个人平摊,每个人只花十文钱,但低层百姓还是坐不起。
所以就出现了官府的大马车,当然这种大马车不是王平川发明的铜轴铁轮大车,那个成本太高,但这是用王平川发明的技术造成来的木制六轮大马车。
众所周知,自古的载人马车都是两轮,四轮车就有一个同步转向的问题,现代汽车是用差速器解决的,但古代马车不行,四轮马车要么只能运货,坐人不行,太颠簸了。
王平川制造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如果是六轮车,那就是三辆两轮车的组合,就像火车一样,各个车厢都是独立的,很简单巧妙的办法。
但实际上,这是李邺提出的构思,他是从后世火车以及货运船队的连接,得到了启发,把这个构想交给王平川,由王平川负责落实。
李邺虽然有构思,但他不是工匠,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而能力超群的工匠得到启发后,他们就能想办法把李邺的构思变成现实。
王平川就属于这样的超群工匠,他能理解李邺的构思,并把它在现实中造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减震,后世的减震是用螺旋弹簧或者钢板弹簧,唐朝的技术暂时做不到。
但聪明的工匠自然有他们的办法,那就是双层车厢,里面一层车厢实际上是用铁钩悬挂在外层车厢上。
但这个秘诀也不是王平川发明的,而是飞龙发明的,实际上是宋朝发明,被飞龙移植到了唐朝,李邺也知道这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