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木材去了……
现在的泉州府衙不缺钱粮,缺的是合理的花销。
钱都堆在府衙库房里带不来任何效益,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价值。
当顾正臣雄心勃勃提出疏浚蓝溪、桃林溪,让安溪、永春两县可以顺流而下运输货物时,遭到了通判林唐臣的激烈反对。
林唐臣坚决不同意顾正臣的安排:“府衙当体恤民力,而不是劳民伤财。如今已征用四千余百姓做工,何必又要在他地征民疏浚河流?陛下说过,能不扰民则不扰民,留民休养,以苏民力。”
顾正臣给林唐臣讲解道:“过去征民服徭役确实是劳民伤财,可如今新策之下,百姓服徭役有好处可拿,不仅不会拖累家庭,还会为家庭带来一笔收益。林通判口口声声说要体恤民力,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体恤吗?”
林唐臣摇头:“下官不知太多,只有一个朴素的认识,不劳民,便是善政!”
顾正臣笑了出来,问道:“民不勤劳,何以致富?只靠着那点土亩产出,你指望他们多少年能过上好日子?”
林唐臣反驳:“勤劳耕作,自有小康!”
顾正臣指了指府衙门外,厉声道:“那就请林通判出去看看,走访下民间百姓,问问他们勤劳耕作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一家人有衣服穿!”
聂原济在一旁打圆场:“顾知府,他只是爱民,不想看民受罪。林通判,顾知府给民好处,自是利民,非是疲民害民,这点可要看清……”
林唐臣坚持自己的看法,对顾正臣道:“我是通判,掌管泉州府的户口、赋役,我不答应再征民服徭役!”
顾正臣目光灼灼,盯着林唐臣,冷冷地说道:“百姓多是穷苦之人,不读书不识字,除了一身力气别无可用之处!府衙征招徭役,定粮定钱,是利民之策。只有百姓手中剩有余钱,他们才可能给家人购置布匹,给孩子买一串冰糖葫芦,给自己打一壶酒!”
“林通判,本官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