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一经问世,就轰动五城,短短三日,几处店铺接连售罄,出现了一糖难求的景象。
梁家、孙家想要将积存的白糖一口气售卖出去,赚一大笔,可被顾正臣制止了,足量供应不如饥饿营销,限量供应才能带来热度。
反道而行的经营策略让孙炳、梁逢阳敬佩不已。
孙、梁两家批量购置黑糖,成本很低,厘算清楚运输、店铺、关津、商税、制白糖、经营等花销,最终将一斤白糖定价六十六文,相当于市面上两斤黑糖的价。
物以稀为贵,定价偏高一些很正常。可明明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举人白糖始终没涨过一文价,这就让无数大户、百姓称赞不已。
商人趋利,但凡买的人多了,别管是粮食,还是布匹,都会涨价。虽然无法将一块馒头卖到五十万,但买不起饿死在外面,商人是不会心疼的。
能做到买的人不少,价格不变的,这年头只有举人白糖了。
梁家、孙家不是没想过涨价,只是顾正臣不让。
顾正臣考虑的是,现在不是大明中后期商业相对繁荣,此时是开国初期,大明整体情况是物资匮乏,商业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
老朱给官员定的俸禄很低,一方面有他的主观意志,但另一方面,更是建立在明初国情之上。国家困难,百姓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还没恢复生产,给不了官员那么多俸禄。
若白糖定价疯狂涨价,一会失了口碑人心,日后再想深入民间就难了,二会让白糖成为一类奢侈品,专供大户勋贵。
老朱是一个节俭的人,绝不允许奢侈之风乱吹。以前打天下的时候,为了避免粮食浪费,曾下令禁酿酒,万一他觉得白糖黑糖吃起来一个味,白糖价又过高,再来一波禁白糖,那就麻了。
还是安分做买卖最保险。
在白糖生意铺开、制定好框架与基本策略之后,顾正臣就再没过问生意上的事,也很少去县城,留在大颜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