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手里,这些人大都是盗墓之人。几乎每一代书的主人都会把这几本书重新编写一次,加进去自己关于书中三个方面的独到的见解以及一些他们盗取墓穴的经过程,并记载下他们得到古书的经历。
这些书的历代主人有的本就是盗墓之人,通过这套古书成为了个中高手,也有的人是得到古书之后半路出家,借助古书干起了盗墓的行当。就因为如此,一千几百年来,虽然文字都不通用,但这几本书却一代代的旧貌换新颜,在一代代盗墓人的手里流传了下来。最后一次编写的人正是陈子杨的爷爷。
在书本的最后,陈子杨的爷爷详细的记录了山东七殇护灵墓的结构和当初他父亲的盗墓过程。记录了他们是如何的发现这个墓,墓穴周边的环境,盗洞的角度和长度,墓穴内石棺的摆放和外形,以及他父亲在盗墓过程中的整个过程和最后的铁条机关以及水银渗出的情况。
虽然陈子杨的爷爷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怎么样找出那具真的石棺的,但是通过石棺里的尸身和随葬品来看,陈忠德当初开的石棺是真棺。可是既然开了真棺为什么又有后来的水银,机关是在什么时候被触发的,水银又是藏在哪里的。陈子杨的爷爷对这些藏在他心中的疑问都在书中做了分析。并且对各种他认为可能的分析结果又都作了注解。
其中陈子杨的爷爷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就是触发水银的机关就藏在真棺的下面,当陈忠德用“后背升棺”开启石棺之时,他脚下发力,触发了机关,只不过因为当时他太过用力,没有发觉罢了。而那些水银就藏在墓室正中的石柱之中,随着机关的开启,水银流下,从地砖上的缝隙里渗透了出来。
陈子杨看完这里想到,虽然自己爷爷的猜测看似合理,但细想却有不少的漏洞,水银的密度很大,那么多的水银一定很重,就算有机关能够托住那么多的水银,要是墓穴存在的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一长这机关就会被水银压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