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甲骨文书写“易”,上半部半圆形表示初出的太阳,中间弧线表示海的水平线,下半部三道斜线表示太阳的光辉。《周易》所表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所阐述的义理,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如震为雷,雷为动;巽为风,风为无所不入等。而组成八
卦、六十四卦,演绎出宇宙、社会、人生无穷变化的却是两个简单的符号:阳爻(—)和阴爻。
就像今天的电子计算机,用0(阴)和1(阳)两个符号,演变出无穷的数据。“简易”,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住要点(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周易》统筹宇宙万事万物,以简驭繁,看似“简易”,却是大智慧。“易”虽然包罗万象,但却有一个简化的公式或模式,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叫“宇宙代数学”,比如阴阳之说。
第二个原则是“变易”。《周易》以“易”为名,易就是变,讲万事万物的变化之理。古代“易”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易就是蜥蜴,蜥蜴是个随环境而变色的动物,所以是变。二是说日月为易,白天太阳,晚上月亮,来了太阳,走了月亮,变!三是说“倒水”,古代甲骨文“易”是个象形字,其字形图是两只手抓住一个杯子,把这个杯子的水倒进另一个杯子,也是变。
“易”告诉我们,世上的事,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在时空之中,万事万物一定在变,不可能不变。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间的万物就难以形成。“变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复杂,但又有规律可循,而《周易》就是一门寻找变化规律的学问。
第三个原则是“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动,可是却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宗教叫它“上帝”或“神”、“佛”,哲学叫它“本体”,科学家叫它“功能”。国人常说“万变不离其宗”,所指就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