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话会亲自过去请教。
针对这点徐昀自然不会有异议,从心里来说他也希望潘晓志能对祖冲之三号实现优化升级,若有什么问题的话他肯定知无不言。
而回到京州市后,徐昀并没有立刻前往生物科研实验室跟着丁玮和周丽华参与项目。
依旧学习那些由人工智能整理出来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
只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会去请教。
这种回归学生时代几乎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也使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京大学子视野中。
其中见面次数最多的便是图书馆。
为此不少学生赶在没课的时候还特意预约座位,想要和徐昀偶遇。
尤其还以新生居多。
毕竟老生有的当过徐昀学弟,有的听过徐昀讲课。
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院院士。
虽然不知道徐院士为什么不去研究项目,整天和学生一样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但面对这种来之不易的线下见面机会又岂会错过。
不过见自己的偶像归见自己的偶像,大家在图书馆里表现的还是比较克制。
除某些胆子大的学生主动过去请教题外,大多数人都是偷偷拍张照片,或者在去吃饭的时候要签名合影。
徐昀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并且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
所以很清楚大家心里的想法。
基本上正常的请求他都不会拒绝,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教授院士架子。
但随着发布到网上的照片越来越多,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徐昀看的书都是医药基因方面,和其所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
加上最近一直没有参与新的项目研究,让大家不由得分析猜测起来。
并很快想到了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