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香港的多位大船东,都是靠着日本业务起来的,这一点没法抹掉。
虽然不愿意降价,但林志超却讲道:“我们环球航运愿意签署一个附属合约,假如苏伊士运河两年之内重新开发,你们可以取消合约,重新和我们签订市场行情的合约,但仅限这一次合作。
签不签这个附属合约,主动权在林志超手上。
这个附属合约也就现在高价航运费是,有必要签署。到了七十年代以后,就算苏伊士运河关闭着,但运费已经回归‘新船20~25%的回报率’基本行情,自然大家也没有必要再签附属合同。
那个时候,林志超要签长约,越长越好。目的只是为了躲避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西方国家买不到石油的情况。
牛登等人大喜,他们没想到林志超肯做出这个让步,立马不再运费上压价了!
这也是林志超想要的,无论怎么样都是他占便宜。
很快,双方达成口头合约,也无需担忧对方毁约。因为全球缺船,而不是缺业务。
由于林志超造了很多船,所以现在日本接订单的时候,就挤占了不少资源。
要想增加产量,几乎不可能在三年完成,因为船坞造船有个负荷标准。
事情取得预料的结果,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林志超在最后的时候,说道:“牛登副总裁,我们环球航运在今年四月份初,还造了几艘,大概明年4~8月份下水。如果你们有需求,希望继续合作。”
牛登等人惊讶起来,最后他敬佩的说道:“林先生,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船王,你放心,我们会优先考虑你们香港船东的。”
价格便宜,为什么不优先考虑呢!
林志超和董浩雲的约定,是双方以相同的模式和价格,去租赁手中的这一批,并不是林志超替他去推销。
这样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