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一旦为官,就贪腐成风,要把这数十年的投资捞回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样勉勉强强的中进士,足以说明资质平平,于国无益也!”
“当然了,以往的科举因为读书人的基数过于少,且,儒学过于繁杂,也不一定是资质的问题,本王,无意贬低谁!”
“但,这种机制是不公平的!以往读书人是少数的,很多有天资的儿童,因为家庭缘故,没有机会出人头地!”
“若,人人蒙学,这些天资聪颖的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再则,每个人蒙学之后,也可以使人不至于成为睁眼瞎!”
“至于,资费的问题,朝廷承担的其实都是精英栋梁之材的费用,能有多少呢?且这些投入是必要的!有了这些栋梁之材,我大明又如何不强盛!”
满殿之人,人人为之折服!
朱由校大笑:“好!诸卿,还有何疑惑?”
“臣等无话可说!贤王之策,乃利国利民之策,臣佩服!”
“贤王之策,教化天下,数代之后,我大明人人均能断文识数,朝廷的旨意,底下官员再也无法蒙蔽圣意,就如此次新政一般,若人人能识字读报,恐怕早就施行天下了!”
“臣,附议!”
……
刘懋道:“贤王之策,的确为良策,然,秀才,举人必将众多,其优免田丁税,也必然众也,对国库税收势必有影响,敢问贤王,此事如何处置?”
众人都是一愣。
黄晓看着杠精刘懋,也不生气,反而觉得有这样的挑刺的大臣,是一件好事。
黄晓笑道:“刘大人,这个问题提得好!”
“以往,家里有一个读书人,几乎得全家供养其读书,朝廷给予优免,也是出于补贴这些寒门学子的目的,也是出于表彰其的一份荣耀!”
“但,今后,这方面的负担不存在了,这份优免自然不再延续了!新政的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