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提前让他看看都是什么货色……”始皇帝笑着摇了摇头。
顿弱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着看向宫外。
“朕觉得泗儿说的很对,诸子百家,不论如何,其中到底都是有一批可用之人的,只不过其中驳杂太多,为国家计较,一刀全砍掉未免浪费,泗儿的想法很不错,画出来一条路给他们走,以免他们误入歧途,至于走的快慢,就全凭本事了。”始皇帝幽幽开口。
因为托梁换柱的原因,舆论确实更加厉害了……
当然,赵泗的名声摆在那里。
而且并不是所有儒生都是腐儒狂士……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变革,诸子百家都在不停进化,尤其是在这个学术争斗剧烈的时代,百家的思想底线都颇为灵活……
不赞同赵泗的是守旧派……这批人尊崇古经,尚春秋,如果从地域角度上来看,这群人则以鲁儒为主。
但儒生之中赞同赵泗的也不在少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不念好的。
降徭降税,开放学室,高产种子,而且解放奴隶,加强人权,事实上新时代的儒生还是比较支持的。
他们之间大概类似于旧吏和新吏的关系,旧儒腐朽,新儒激进,思想灵活,彼此之间不说亲如一家也可以说是形同水火了。
只不过得益于法家一家独大,思想理念不同的儒家各分支之间的斗争主要停留在学术争端,面对法家的压力,彼此之间还是勉强能够守望相助的。
舆论甚嚣之下,支持派和反对派各执一词。
其他学派目前是支持派压着反对派打,毕竟其他学派对礼法的敬畏不是很大,儒家这边是反对派大过支持派。
礼法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旧儒学的最高支撑就是礼之一字。
儒家奠基孔夫子多次公开批评礼乐崩坏,认为不用人殉是礼法的崩坏,有先贤以及核心宗旨的加成,外加上鲁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