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7 / 11)

正统年间,就由宁阳侯陈懋、沭阳伯金濂讨论的十分清楚了。

陈懋和金濂在平定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的时候,就把这个问题给讨论的十分明白了。

生民勤且毅,稍可饱腹则苟安,凡民乱起则天下危亡,剿则如烈火烹油,越迫越急,越剿越烈,唯有招抚安置,方为安定四方不二之法。

陈懋和金濂平定了民乱之后,叙述的极为详细,大明的百姓比羊还温顺,比驴还肯吃苦,但凡是有点生计,就不会造反,把这样的百姓逼到造反的地步,还要继续剿,就是扩大矛盾,最后弄的天下大乱,所以,民乱只能抚。

招抚百姓,需要粮食,而粮食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难道皇帝要依靠看不见的大手,赌行走四方、逐利的商贾不会涨价?看不见的大手,只会让银子流向不缺银子的地方,让粮食成为朘剥的工具。

民以食为天,粮食一旦出现问题,绝非小事。

王国光和张学颜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话外就这个意思,既然要做御门听政什么都要管的大皇帝,就得精神点!

“已经扩张到了六成,再多,僵化和臃肿的问题,就成了种植园无法解决的问题了,六成不少了。”朱翊钧阐述了自己问政的理由。

再多,种植园就失去活力,因为没有竞争,只有垄断,僵化和臃肿就会影响到生产,最终让粮食的产量总体下降,北宋那一斤两百文的煤,卖的很不好,没人买,也没人生产了。

南洋的种植园,因为僵化和臃肿,无法成为大明的血袋,无法帮助大明顺利度过小冰川时代,也是朱翊钧问政的原因。

官办和民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决计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而是相辅相成,矛盾相继,螺旋上升的过程。

“那就再涨一成吧,官七民三。”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两位爱卿,总不能让大明水师出去捕奴吧,别说朕不乐意水师军兵干这些脏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