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财力,只刊刻永乐大典正本,注定是个赔本的买卖。
朱翊钧是这么认为的,这类的书,在他看来,根本卖不出去几套,真正火爆的应该是《永乐大典简要本》才对,三十二卷的阅读量并不大,当作是初步了解世界的读物,完全足够用了。
《永乐大典正本》在万历十二年开始刊印天下,而简要本在六月底就可以刊刻上架了,三十二卷书作价六两银子,这仍然非常昂贵,但是相比较五万银每套的正本,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但很快朱翊钧就发现自己错误的预判了永乐大典正本的畅销,这玩意儿三经厂刚刚放出消息可以预定了,以天一阁为首的藏书楼,立刻闻讯而来!
天一阁等藏书楼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永乐大典刊刻的进度,早早就准备好了银子。
到六月底的时候,永乐大典共计收到了一百四十七套订单。
这里面藏书楼购买,属浙江南衙最多,山东河南山西紧随其后,让朱翊钧十分遗憾的是,云南贵州广西三地,连一个都没有,算是从侧面反应了大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光是定金就收了220.5万银,如果顺利印完,交付后,合计总交易额为735万银,毛利大约有200万银左右,内帑国帑五五分账,三经厂光是印永乐大典,今年就收入了100万银。”冯保汇报着三经厂的岁入,这次的刊刻是由内署和外廷合作一起完成的,五五分账今年内帑又多了一个100万岁入。
“不应该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收藏永乐大典正本的?”朱翊钧总觉得有点奇怪。
为了给各地打造资料库,朱翊钧一省发了一本,连四大海外总督府都有,张居正拦着不让投资驰道、投资开海,朱翊钧就偷偷摸摸的投资文教,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撒钱行为了。
兴文教也是一种对下分配,打破势要豪右士大夫阶级对知识的垄断,就等于打破了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