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京堂的科道言官就有了反应,开始了对王崇古的连章弹劾,甚至不需要编织罪名,只需要简单将王崇古干过的事儿罗列一遍即可。
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科道言官,这些个儒生们就像是忘记了孔夫子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了,倒算了二十年,甚至还把当初的河东盐案,拿出来说事儿。
张四维被族诛,就是代表着翻篇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这个世界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敌人和朋友总是动态转化的,敌友的立场,会随着利益的分配、大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戚继光顺利取得了板升之战的大捷,并且顺利向着河套挺进之后,晋党已经证明了他们完成了转向。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高拱败给了张居正后,晋党就开始转变了,在杨博、葛守礼、王崇古三代党魁的不断改变之下,晋党已经摘掉了身上皇权敌人的标签。
斗争的最大前提,就是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朱翊钧严词训诫了科道言官,但是已经无法阻止科道言官的连章弹劾,而王崇古的反应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居正在休沐,王崇古作为实际上的首辅,有大把的手段对付科道言官,以前王崇古就给科道言官下套,引诱他们伏阙,让矛盾激化。
王崇古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数,只需要把自己用过的办法,再用一遍,把事情推给皇帝就行,以王崇古的圣眷,朱翊钧也不介意支持他。
但王崇古选择了致仕,不堪科道言官的口诛笔伐,选择离开,王崇古选择了投降。
“《天下困于兼并纾困流氓疏》、《论宋时监当官稍复疏》、《官厂团造疏》、《请均田役疏》可是放进了偏殿橱窗里的国策,王次辅此去,这官厂团造、监当官、均田役,该如何是好?”朱翊钧在通和宫御书房宣见了大明次辅王崇古。
王崇古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