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带了一堆的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带了一堆的书(9 / 11)

被人谈起,也和高启愚无关了。

入了格物院的代价是:从此以后,再和仕途没有任何的关系,格物院的院长是皇叔朱载堉,作为皇叔朱载堉要是对政治有一点兴趣,朱翊钧作为皇帝,就绝对容不下朱载堉了,大明的皇叔,还要对政治有兴趣,那就是造反的潜力股了。

毕竟,燕王朱棣作为皇叔,造反成功了。

徐璠和高启愚能捞到格物院博士的身份,对他们而言也是极好的结果,他们不再是学者和官僚的结合体,而是单纯的学者。

大明世风日下,礼崩乐坏,和这方面有极大的关系,大明学者不纯粹,他们通常和官僚高度绑定、重合,这就造成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大明的学术陷入了停止,官僚本身非常的忙碌,除非能爬到政务官这个级别,否则事务官忙于俗物,哪有空研究学术?

格物院这个地方,不在五行之中,就把双重身份区分开了。

其实之前大明就有这种地方,那就是翰林院五经博士,他们也负责大明的学术进步,衍圣人之德,可翰林院的五经博士,无法履行这个职能,张居正讲过,德,行道而有得,做事有了疑惑,是真的在做事,在思考,这便是有德。

要衍圣人之德,就要实践,可是五经博士们学问是极好的,实践为零,那么衍圣人之德,就停滞了。

而格物院从一开始就切割掉了官僚属性,切割官僚属性,不代表完全去行政化,格物院格物博士,可是正经的正五品官,而掌格物院事是正经的正二品,格物院真正的主人是大明皇帝。

这代表着格物院博士是大明皇帝的幕僚。

大明的选官制度,不只是有科举制,也有恩荫制,世袭的军勋制、更有察举制,甚至还有礼聘制,比如大明的阁老们是皇帝礼聘,封侯拜相,阁老们入阁也是有礼仪的,皇帝也要礼请。

世袭的军勋和礼聘的阁老,其实是皇帝本人的幕僚,在帝制之下,幕僚大于官身大于吏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