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听到林经略还在絮絮叨叨,骆参将有点急不可耐的说:“经略公到底想说明什么?”
林泰来指点说:“本部院的意思是,此时南城城头已经不闻火铳射击声音,说明倭兵很可能已经将火铳手调到了压力更大的西城。
更可以说明,南城倭兵已经对我们极为轻视,已经不将我们视为巨大威胁了。
所以,现在到了趁着敌军松懈,全力猛攻的的时刻!”
随着林经略的一声令下,原本在芦门外面一直按兵不动的大大小小数十门火炮离开了楯车的遮挡,对着城头就是一阵轰炸。
此时的倭兵还没有与大明军队正面对抗的经验,对大明军队的火炮极为不了解,对火炮装备的规模更是一无所知。
在原本历史上,大明天兵猛攻平壤的时候,倭寇也有援军向平壤靠近。
但是倭寇援军听到平壤方向炮声隆隆,不知道这是什么,所以扭头就撤了。
刚才西城方向大批火炮率先一阵猛轰后,倭兵可能以为如此多火炮已经是全部了,不认为南城芦门这里还有多少火炮。
所以在数十门火炮的猛轰之下,芦门城头顿时人仰马翻。
随即前锋脱下了累赘的朝鲜军服,在楯车掩护下,推着钩梯,正式向城墙发起了冲锋。
反应过来的倭兵开始用砖石、巨木往下砸,大部分都砸在了楯车的巨大木牌上。
在楯车的掩护下,一条条钩梯架设在城头上,然后就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判断没有火绳枪威胁,身披重甲的林经略督战已经逼近到距离城墙只有二十丈。
作为一个总揽全局的文官经略,林泰来其实不应该如此靠近现场,将自己置于险境,他还是被刺激得有点冲动了。
心里一方面不停警告自己必须理智冷静,另一方面却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