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景泰六十二年,中枢决定,实行外派鸿胪寺制度,全世界各藩国,设大明鸿胪寺分寺,进行外交驻派。
这些年,朝廷虽然在培养外交人才,但进士对外交不感兴趣,即便景泰朝的进士是新式进士,但他们都不愿意从事外交官工作。
所以,中枢只能设学院,从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越过科举,直接入朝为官。
这就注定了学院招生是极为严格的,严进严出,毕业率也低的可怕。
学院是统一五年制。
毕业率仅有20%,也就是说五个同学中,只有一个能顺利毕业,进入学院,要经过高考和太考两次考试。
录取分高的吓人,能考进学院的,也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像军事学院,分为武举科举上来的人才,军队中优秀军官提拔上来的人才,也有通过考试考进来的人。
外交学院,则是完全考试考进来的。
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是完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还想把大学纳入义务教育里去,变成十六年义务教育,却被朝堂上下驳斥回来。
何为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懂事罢了,若逼着孩子们上大学,朝廷能给分配工作吗?能保证不失业吗?
既然无法保证,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多读几年书呢?
皇帝您希望民间多元化发展。
那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们走一条路呢?
学习,不是未来从业的唯一路径啊,去工厂打螺丝,跟你学会高数有关系吗?
读书是为了明礼,既然已经明礼了,何必苛求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呢?难道中枢还能强迫人读一辈子书本吗?
这话让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把书本往实用性改革,把烹饪、打扫家务、口才、歌舞等全部纳入教育中去。
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