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欲招降倭寇。”
“但朕又担心,把这匪首放回去,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而且,那倭寇是否心向大明,都不好说。”
胡濙却道:“陛下,倭寇是癣疥之患,招降与否都不重要,大患是这里。”
他指了指地面。
“朕派宋伟去督盐,很快就会打开局面的。”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朱祁钰话锋一转:“朕已经让银作监,在南直隶开一家压币局,江南的银子,就在南直隶压。”
胡濙翻个白眼,您是为抄家做的准备吧?
“朕这一路走来,看到一片繁华。”
朱祁钰道:“老太傅,您说朕看到的,是真还是假呢?”
“您为何这般问?”胡濙诧异。
“过于繁华了,三年时间,就做到这一步,若是三十年,大明的繁华程度根本不敢想啊。”
朱祁钰有点不信。
“陛下,盛极必衰,永乐朝、宣德朝也这般繁华,景泰元年时又是何等模样啊?”
胡濙直言不讳:“陛下,不管您看到是真是假,只要您盯着人口数字,就可断定真繁华还是假繁华。”
没错,人有钱养活的孩子就会多,这是天性。
“从洪武朝,民间人口就五千万,一百年过去了,民间还是五千万人口。”
朱祁钰一直没琢磨明白:“老太傅,您说是怎么回事呀?”
胡濙笑道:“陛下可知人口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吗?”
肯定不是普查出来的。
“是通过卖出去的盐,估算出来的。”
朱祁钰恍然!
那些多的人口,压根没买官盐,他们在吃私盐!
吃私盐的人口,相当于黑户,他们在破坏大明的制度,所以中枢官员对其充满厌恶,也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