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船支到达安南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
安南局势逐渐稳定。
黎宜民封三弟黎克昌为恭王,封四弟黎思诚为嘉王。
诏黎银等权臣回京,稳定朝局。
唯独拖着黎濬的庙号,大有将黎濬尸体喂狗的倾向。
黎宜民也不消停,他每天都在杀人,大肆清洗朝臣,用自己的人顶替,扩张权力。
问题是新上来的,都是黎宜民王府里的老人,很多都是低等杂役,却站在大殿上治理国政,执掌中枢。
他们连基本的汉语都不会说呢,如何处置奏章?
这就导致了,安南中枢瘫痪,安南各地都乱了起来。
黎宜民全当看不见,大肆安插党羽,清洗朝臣,扩张势力。
还允许他的党羽,在京畿圈地扩地,喜欢什么就直接抢,搞得京畿百姓天怒人怨。
而朝堂上更是人人自危。
老臣也无心处政,只想着保住脑袋。
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边永等人虽是上国使臣,却闭门不出,不参与安南内政。
黎鐉不是傻子。
虽然边永哄着他,但驻扎在城外的明军,并没有任何动静,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边永毫无动静,他就知道了边永要做什么。
他跪在边永面前:“大人,小王自幼读圣贤之书,知道仁慈的君王,才能让国家强大。”
“陛下驱逐鞑虏,复煌煌大明,必是仁德之君。”
“如今下国有难,求大人为小王写一封密奏,小王愿面陈陛下。”
“请陛下允准,大明助小王复国,小王愿去安南国号,复交趾省,愿去大明当一臣子,只求陛下能帮助小王,报得父仇!”
边永一个字都不信。
安南什么德性,他比陛下都清楚。
安南最是无耻,得了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