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衙门的人传出来的,那肯定是真的。城里没听说……”宋义安沉吟了一下,道:“应该是因为县衙就在这,你看着吧,年后县衙就会贴出告示了。看样子,咱们县太爷要有大动作了。”上回他虽没能跟着爹去赴宴,但爹和二弟回来后对县太爷十分推崇,能让二弟折服的人还真不多,可见县太爷不是简单人物。
“是真的就好!”罗氏开心地笑,怂恿道:“相公,县太爷也没说要有功名的,只说读过书就能去考。你也读过好多年的书,你也去考试试。”
要是真考上了,那就是衙门的人了。相公虽然嘴上不说,罗氏却知道他心里对读书一事是有心结的,进了县衙,哪怕做个抄抄写写的小吏,也沾了“书香”呀!工钱少也没关系,反正她的嫁妆多。何况他们现在还没分家呢,花销都公中出。等相公进了县衙,公爹总不会再嫌弃相公了吧?
“我不行。”宋义安下意识就否定,“好几年没摸书本,我哪点学问早就还给夫子了。”最重要的是二弟肯定是要去考的,到时二弟考上了,他没考上,多丢人!族里还不知会怎么奚落他呢。
“不行,不行,真不行。”宋义安连连摇头。
罗氏却劝他,“试一试怎么了?咱悄悄报名,不让别人知道。”她知道相公顾忌什么,“咱山云县什么情况相公不知道吗?能读得起书的没有多少,读出名堂的更凤毛麟角,像相公这样打小读书的已经很占优势了。相公,咱试一试好不好?”
宋义安还真被她说动心了,是呀,好歹他也读了十年的书,比大部分的人都强多了,难道真一辈子打理产业?宋义安心里其实是不甘心的。
“试一试?”他迟疑着。
“试一试!就当是为了咱儿子。”罗氏无比肯定。
宋义安目光落在儿子身上,若他真能撞大运考进县衙,要见县太爷也比外头人容易,有什么好事也能帮儿子谋一谋。
想到这,他目光坚毅起来,“那就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