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军官和一千五百六十八名士兵中伤亡了一千二百四十八人。
只不知八里桥之战,满清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带着几万骑兵,怎么就完败给英法联军了呢?
清末的事儿很邪乎。也只有我大清才能打出那样“彪悍”的战绩;若是单纯的以不动营去对阵现在的满清的骑兵,那么结果恐怕会很悲催。
骑兵最怕的是火炮,其次是战损比,若与步兵的交换比不行,那对于骑兵来说是亏本的买卖。兵力只会越打越少。
所以张力使用不动营的条件是敌人不能密集地发射火炮--这很好理解,因为不动营的阵型太过密集,简直就是火炮的靶子。再一个便是敌人不能有骑兵,亦或者说,要能限制住敌人的骑兵,不能让他们全速冲锋不动营的两翼。
能对付骑兵的,除了火炮,那么便是另一支骑兵了。所以朝鲁的骑兵队牢牢护住不动营的左右两翼,若是鞑子敢骑兵冲锋的话,自然会有人收拾他们。
而当时战场上鞑子的火炮已经不能击发了。不动营又不担心被骑兵冲击,故而这“杀手锏”一出,立刻颠覆了整个战局。
张力也没有料到,鞑子的骑兵会有一万五千人之多!再加上后来出现的精于射术的白摆牙喇兵,这一仗其实团山军也是很危险的。
好在战斗的进程虽然有些起伏,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团山军更胜一筹。
张力想了这么多,其实也还是因为己方有一处比较大的缺陷,那就是不管是线膛枪、米尼弹亦或者榴弹炮,张力的初衷都是做出近现代的那种东西。不过受限于团山堡的科技条件,目前还达不到那么高的工业水平。
譬如线膛枪的膛线拉得远不如后世的精细。而制作榴弹炮的材料也无可奈何的选择了铜而不是合金钢……故而这些新式武器,其实都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两三年就能整出工业大“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