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短短千把字的大纲和小标题,祝庸之又花了足有一个多小时,从标题到观点都重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稿纸的空白处,做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号,增加了许多提示性的关键词。看得出来,祝庸之的态度十分认真和投入。
一旁的宁馨看的是目瞪口呆,她以无比虔诚的眼神看着祝庸之,悄悄与楚天舒耳语道:“哥,看见没有,不喝酒绝对没这效果。”
楚天舒频频点头,内心充满了崇拜和感激。
“好,大致就这样了。”祝庸之终于放下了笔。
看着祝庸之表现出来的自我欣赏和陶醉的样子,足以让楚天舒欢欣鼓舞。
“不过,小楚,还有几条注意事项我必须提醒你。”祝庸之站了起来。
楚天舒知道,祝庸之所说的注意事项,比写在纸面上的内容更为重要,也最具指导意义,绝对是画龙点睛之语。
他掏出本子,准备洗耳恭听、认真记录。
酒喝得越是尽兴,祝庸之的热情就越是高涨。
“既然是调研报告,文章当然要结合青原的实际,但不能太过于拘泥,要敢于放眼全省乃至全国,视角太狭小,就没有高度,就不具说服力,就缺乏影响力。试想,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市长,其文章应当与他的胸怀、视野相仿佛,大气磅礴,高瞻远瞩。”
“这是其一。”面对楚天舒与宁馨,祝庸之就像站在大阶梯教室里那样,声音宏亮,目光如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肢体语言也是丰富多彩。
楚天舒和宁馨都在快速地做着记录。
“其二,南书记和乔省长来省里两年多一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概念,看似与文章无关,但其中蕴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弄不好就可能因小失大。因此,这篇文章里,但凡涉及省内数据和事例,正面的就尽量选择近两年来的,反面的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