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但能现场观摩下,再和上比较,就会更稳妥。
解石的是位老师傅,手上有厚厚的茧。
玉石放上去后,他并没有直接切,而是先整体观摩了下,然后才开始沿着纹路点点地切割。
有时候是几个拳头大小的块,有时候是指甲盖大小的块。
其他不说,光这份细心和耐力,就让赵峰佩服不已。
原石很大,切割时间比较长,但大家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随着时间推移,围观的人群不仅没有减少,还越来越多。
这石头不仅是产自高档区,块头还这么大,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想看看它究竟是涨还是跌!
围观人数太多,相互拥挤之下,原本距离解石位置有米多的赵峰,硬是被人挤到距离解石刀不到米的位置。
大家虽然拥挤,但都默契地没说话。
现在是在“剥皮”阶段,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解石人,也需要认真思考,不小心切错,很可能整块玉报废了!
只有轮廓出来了,大家才能和之前那样大声呼喊,这没有明文规定,但都是大家默默遵守的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