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发生了意见上的冲突;或者不能说冲突,只是双方见识不同。而因此,也导致海州一次全体大会:不仅仅是官员、少许适应了海州环境的贵族、还有工农商等的代表。
蓝海最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学习中原的情况,修建长城、运河来聚集气运。气运在天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才有了高山、河流、平原、荒漠。
而我们可以通过修建长城、运河来输送和汇聚气运,将天地间的气运聚集在都城周围。”
蓝海的建议当然是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传统就是这样!中原为什么那样的富足,就是通过无数的长城、运河,人为的补全龙脉,将东胜神州的气运聚集在中原,从而才有了那奇迹一样的世界——整片中原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上面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十分富足。
“修建长城和运河用处不大!我有更好的想法!”萧浩很清楚,要真的是大量的修建长城、运河,那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最后能把整个海州的未来都填进去——现有的长城和运河,都是几万年来积累下来的,萧浩不觉得自己有能力那样做!而且萧浩也不会同意拨款修建大量的无用的长城!
在外面修建长城,内部的人就会产生懈怠的心情,最终自我堕落。实际上,另一个世界,华夏文明最终式微、多灾多难,大量的修建长城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边关要塞可以有,但大规模修筑长城萧浩是强硬的反对!
而运河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乱开挖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大量的开挖河渠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
适当的运河与长城的数量是有益的;但不能过分!
当然,萧浩能有力的反对修建大量的长城和运河,是因为心中已经有了腹案——用道路来取代大量的长城和运河。
“道路没有传送气运的能力!”蓝海这一diǎn也是十分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