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柱石的形象遮挡在他眼前,那时儿真心觉得李鸿章了不起的。等到他入仕了,李鸿章的声望也一样不低,纵然受了身份的制约,可‘能臣’两字就像是给他配的一样。而且李鸿章在新疆一手捞起了‘旗人’的念想,让他声誉更高了一层。等到李鸿章与自家老爹夺起首辅大位的时候,自己父亲虽然胜了一筹,可张树桢的心理硬生生的能生出一种——老爹胜之不武的赶脚来。
似乎自己老爹能踩着李鸿章登上首辅宝座,完全是自家老爹跟对了人,又有亲戚关系,而李鸿章就是那一切的反面。
张树桢那时候可已经从侍从室里出来了,当了几年官,深知道能给自己都做出并做成这种‘赶脚’的人是多么的厉害。最近两年他又在内阁秘书处工作,就更能体会李鸿章的了不得了。这个被张树桢从内心里认定‘了不得’的人,这会儿跟遭霜打的茄子似的,真是太反常了。事有反常即为妖,人有反常要遭殃。他还是先撤为妙。
想到这里,张树桢果断地说:“老大人何必担忧,想是连日奔波劳累所致。又值隆冬,天气也不好。您静养些日子也就是了。”
两人这不怎么长的说话时间里,李鸿章已经咳嗽了两三回了。张树桢就跟小孩儿坐不住了似的,屁股在椅子上来回移磨了两下,觉得真心不能再待了。不管李鸿章的这场病是因为出了什么幺蛾子,反正他是不好奇的。面上略带懊恼:“是晚辈打扰您了,看您老没有大毛病,我也好回去向家父复命,好叫家父不要太过牵挂。”
李鸿章实际上也没心情留他联络感情:“已经到了年底,朝中事物众多,正是忙碌的时候。老朽却抱病在家,真的甚感汗颜。代我向首辅大人问好。”
张树桢不敢说:“朝中之事,自由安排。老大人只管安心将养。”这样说的话,就跟挤兑李鸿章一样。他只能弯腰一施礼,老老实实的说:“小子会替家父转告。老大人请安息,晚辈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