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礼了。”
明治眼睛眨了一眨,一句‘急中出错,情有可原’把事情揭了过去。身为上位者,就该有这个制衡的手腕。古往今来,哪个当皇帝的愿意看到手下人铁板一块?现在的维新政府里也是这样。
文官中有英制派,有德治派。分别主张“立即设国会”。“组织新内阁”,提出“应以圣主亲裁,宣召议院中占多数之政党首领,委任其组建内阁”;以及主张采取德国政治模式,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开国会、建内阁。而是“首先上定君权,下限民权,使人君安于万世不朽之天位,使生民保自然固有之天爵”,“以我国独特之皇统一系典例与人民开化之程度为鉴,斟酌得失利弊,制定法典宪章”。
武官里有海军、陆军之纷争,有长州派和萨摩派之纷争。
因为如此。明治这个天皇位置才做的这么舒服。
海陆的纷争被明治摁下了火,今天的会议讨论的重点可不是海陆军之前的那些破事。而是日本接下道路的走向!
宣战,还是忍耐?
太政官岩仓具视。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先后诉说了自己的意见。无一例外,二人意见都是忍耐,并请求迅速请英美法荷等国参与调停。
国民的情绪需要适当的照顾,但是在现今日本民众情绪还完全没有被煽动起来的情况下,维新政府要摁下风头。也不难。
战争,国运所系。国之大事也。不做好所能完成的全部准备,就匆忙的发动战争。两人也就不是內治派,而是西乡隆盛一样的急征派了。
如此决议会很伤日本民众、军队的士气,他们自己内心也不好受。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比任何事情都残酷,弱肉强食就是现今国际社会的唯一标准唯一真理。谁让日本弱小呢?而且只需要扣住清国舰队卑劣‘偷袭’两个字,再度掀起民间的激烈情绪也是很轻松的。并且直接就可以把目标对准清帝国。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