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开嗓子配合了一下:“小二,来来来,哥扛了一堆龙泉,湛卢,惊鲵,可当几斤几两的杏花酒?”
王半斤捧腹大笑。
赵甲第没好气地附和呵呵了几声,见她还是大笑不止,骂道:“笑笑笑,笑一笑十年少,再笑小心就得回娘胎了。”
王半斤狮子搏兔一般扑向赵甲第,一把扑倒小八两,脑袋蹭着他的胸口,欢快笑道:“哇哈哈,小八两你太有才了,姐姐对你越来越心疼啦~”
赵甲第无奈搂着王半斤,嘴上骂骂咧咧,眼神却是温柔。
一座巷弄里幽静的四进四合院,王家老太爷在书房练字,这个兴趣爱好在退下来后就一直坚持下来,精绝行草,只是老人从未在公众场合留过墨宝,也没有去书法协会挂名,仅仅视作修身养性的法门,王竹韵在一旁帮点小忙,笔架上的毛笔都价格平平,任何小卖部都能买到的几种,纸是安徽泾县的生宣,相对昂贵,但这笔钱是老太爷从自己津贴里掏出来的,还有一些是门生当礼物送的,扯不上特供,戒烟戒酒之前抽的烟喝的酒也一概如此,四合院除了房子大,藏书多,有一棵老北京城根下难得一见的榕树,就再无出奇之处,而且这四合院多半等老太爷逝世后跟史家胡同一样被国家按例收回。
王竹韵是家族里少数能与老太爷谈经论道的后辈,书法造诣也是不俗,能言之有物,而非难逃溜须拍马嫌疑的夸夸其谈,也难怪老太爷对王清平王清河两个孙子不甚器重,对原本有望扛起王家大旗的王竹韵却是始终惦念不忘,即便一半遁入空门,也照旧护爱有加,在教育子孙后代这件事上,老太爷远比同龄老古董们来得开明随性,一些无伤大雅有损风骨的个小铺路会有,却绝不一味指手画脚。
老人写了一幅字:“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根细善钻穴,腰柔贯鞠躬。文人多爱此,生气息相同。”这无疑是对郑板桥《石竹》的一个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