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更进一步的契机!”晁错低声对赵禹说道。
法家的政治家,从来都是将危机看成改革的契机。
从子产开始,法家众人,就是不断借由一次次危机,累积自己的力量,促成一次次变革。
因而,走钢丝,实际上就是法家的日常。
钢丝走多了,自然难免断裂。
晁错也知道,他在朝内朝外有多少敌人。
一旦有一天,他脚下的钢丝断了,立刻就要粉身碎骨。
但他不害怕。
自商君以来,法家的弟子,就不怕死。
他们只怕自己死后,后继无人,变革中断。
是以,晁错很早就开始准备培养继承人了。
赵禹,就是晁错选择的,他之后法家的扛旗人,最近年余以来,晁错几乎是将赵禹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将他所知所了解的一切,几乎倾囊而授。
赵禹当然也看出了晁错的意思。
他很感激,也很担忧。
因为赵禹很清楚,晁错从未放弃过削藩的念头。
哪怕今上不支持,这位御史大夫,也在顶着压力,做着削藩的相关工作。
并且,不断的触及诸侯王们的痛脚。
去年,晁错推动了取消诸侯王任命国中两千石以上官员的政策,并取得了成功。
今年,他开始向着收回诸侯王铸币和开矿权力的方向努力。
这一次,晁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诸侯王们,可以不要两千石官员的任免权,因为他们知道,吴楚败后,长安势必不会容许他们继续拥有对国中军政大权的控制。
但是,收回其铸币和开矿的权力,这却是要那些刘氏宗亲的老命。
不止诸侯王们反弹得厉害,就是列侯阶级们也极力反对。
铸币和开矿,同样是列侯们重要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