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皇帝用来制衡丞相权力的,绕过丞相单干的御史大夫,在汉室历史上数不胜数。但至少在明面上。御史大夫衙门依旧是丞相府的附属,受丞相指导,然而,御史大夫绝席而坐后,丞相再想插手御史大夫衙门的事情,就要掂量掂量皇帝的反应了)。
然后,新鲜出炉的特进元老。则吸引了无数勋臣列侯的眼球。
甚至许多两千石以上的大佬。也盯上了特进元老的地位。
比起以前退休致仕后,只能混个某某大夫一类的荣誉头衔荣养相比,特进元老,不仅待遇优厚(赞拜不名),而且还能列席朔望朝会,这可就了不得!
官场上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事情,数不胜数。
当年绛候周勃风光的时候。多么牛逼?
转眼就差点死在了廷尉监牢里,甚至发出:“吾始知狱卒之贵!”的感慨。
而倘若退休致仕后。依然能列席朔望朝会,这对官吏们来说,简直是无上诱惑!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致仕后能混个特进元老,那么,人走茶凉这样的悲剧就不大可能再发生了。
面对一个每月都能跟天子亲密相处一次的老领导,下面的人再混账,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绝了,甚至,许多时候还得卖老领导一个面子!
无数人目光灼灼,思考着盘算着,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在致仕后获得天子特赐特进元老的赏赐。
而这正是刘彻希望朝臣们去努力的方向。
对于官僚阶级来说,最可怕的就是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奋斗目标跟没有奋斗目标的官僚,那是两种生物。
更何况,这特进元老,还能成为一根吊在官僚们眼前的胡萝卜,诱使他们不自觉的跟随刘彻的脚步前进。
而九卿衙门的重新排序,则让人看到了新君的手段。
廷尉、内史、少府三衙门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