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贺礼——一块块漂亮的玉璧。
王道立刻上前去,首先接过周亚夫献上的玉璧。
刘彻这时候已经再次坐下来,老实说,他心中感觉有一丝丝的不爽——叔孙通那个混蛋!居然设计出这样的繁琐的环节!
但事实上,这样的环节有助于彰显天子对群臣的掌控能力。
这也是自春秋战国开始的臣敬君。君敬臣的传统的继承和升华。
此时的士大夫与文人骚客,也有着一种类似‘皇帝让我爽了,我就帮他做事,皇帝办事不符合哥心意,哥就挂印而去’的心态。
汉室史书之上。类似天子做的事情让大臣不爽了。大臣撂挑子的例子也有许多。
而在野的学者就更牛逼了,皇帝再三征辟,也不肯去当官的,一抓一大把。
所以这个程序实际上传递出的是‘臣忠君,君敬臣’的意思。
对于这个,刘彻还是清楚的。
所以,他按照既定的程序。再次起身。对周亚夫道:“朕谨谢丞相贺礼!”
接下来,是晁错,刘彻照样起身,口称:“谨谢!”
其他九卿,刘彻虽然依旧要起身,但这次却只需要说一个谢字。
剩下的大将军、将军、列侯诸侯王子弟的贺礼,刘彻也只需要称谢。
至于两千石以及郡国的代表,刘彻则需要说一声:“可!”
意思就是。朕准许你们送礼。
只有亲自前来长安朝觐的诸侯王以及郡守一级的贵族大臣需要刘彻来说‘谢’。
整个过程,都有着既定的程序和规矩。
而刘彻需要亲自出面接受贺礼的。也不过是两千石以上的臣子。
两千石以下所献的大雁、野鸡一类的礼物,自有太常代收。
尽管如此,这么一轮程序走下来,就差不多花了大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