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鼎臣上书后,不少科道言官纷纷附和,赞同次辅的奏请。
群臣的表态让朱厚照不再为难,欣然同意了顾鼎臣和一众言官的奏请。
这些言官最是见风使舵,见到谢慎胜势已定便想着锦上添花,能卖好处自然毫不犹豫的出手。
朱厚照自然乐得如此。
一来这个处罚建议是文官集团自己提出来的,他只不过顺承百官心愿。
二来处罚也不算太残酷。朱厚照本身是不喜欢杀人的,更何况杨一清这样的三朝老臣戮于西市实在太有损体面了。虽然其手段下作了些,但毕竟罪不至死,流放是最合适的处罚,既可以废掉杨一清的政治生命,又不至于让其真的身首异处。
有时候对于一个政客来说废掉其政治生命,比夺取性命更让其绝望。
天子以雷霆手段处理了一场闹剧,首辅的权力交接也有惊无险。满朝官员乃至天子本身终于可以将精力重新放到政事上。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德新政处于推行的最关键时期,此刻任何一个细小的改变都会让大明帝国往完全不同的方向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