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厚照这句话是没毛病的。虽然平倭战事才刚刚开始,但封赏却不能等到整个战事结束才进行。
不然会寒了将士的心。
领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气和军心,这两样东西要是保证好了,打胜仗甚至连胜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而且说句老实话,大明的武人地位已经很低了,如果再不能赏罚分明,恐怕离心离德的武将会更多。
这便是大明学隋唐府兵制学了半吊子的悲哀。
隋唐府兵虽然也是农忙种地,农闲练兵但和军户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府兵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可观的上升阶梯。士兵只要立下大功便能连升数级,再立功再升。在地位上武将甚至可以和文官平起平坐。
看看初唐的那些将领吧,李靖、李绩、侯君集,哪个不是宰辅级别的人物。他们上马是将军,下马是能臣,从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的武人出身而看低他们一眼。
大明则不然。在大明,武人地位天生低文人一等,别说入内阁了就连兵部尚书都不可能让一个纯武将担任。
这样的上升前景还会有哪个武将卖命?大多是混日子罢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尴尬的情况就需要从兵制上入手。
改军户为募兵只是第一步,其实谢慎的终极目标还是效仿隋唐府兵制创建一套完善的晋升体制,这才是府兵制的精髓。
府兵制的基础是土地,也就是均田制。
这也是为什么初唐时府兵制达到鼎盛,随着进入中唐却迅速崩坏。
任何朝代经历过战乱都会有大量土地,人口少土地多地自然够分。等修养生息一百余年人口基数上来了,地也被兼并的差不多了。
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拿什么来分?
等到了土地问题无法调和便到了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
谢慎力推在全国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