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和黄巢曾经是最亲密的战友,一起不知道渡过了多少患难,在攻打沂州的时候,黄巢还救过王仙芝的命,在攻打随州的时候,王仙芝也主动援救过黄巢。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蕲州彻底的闹翻,最终分道扬镳,先后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乾符三年的冬天,气候同样的寒冷,王仙芝和黄巢就是在这个时候率军攻克了黄州,随即威逼蕲州。蕲州刺史裴渥是当时宰相王铎的亲戚,王铎当时是积极的招安派,一直极力主张对王仙芝进行招安,在此背景下,裴渥主动和王仙芝取得了联系,劝说王仙芝接受朝廷的招安。王仙芝和黄巢四处流动作战,也有些疲惫了,于是答应了裴渥的劝说。事实上,无论是王仙芝还是黄巢,脑海里都有很深的招安思想,只要朝廷付出的诚意足够,他们早就投降了,可惜,朝廷并不明白这一点。
不久,朝廷派遣中官前来宣读圣旨,任命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本人也欣然接受,喜滋滋的准备赴任。但是,朝廷在这里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招安竟然没有黄巢的份,王仙芝多少有一官半职,黄巢和其他的人员,却连个小小的押衙都没有,试问,黄巢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这口气?后世的历史书,常常含糊的描述,农民起义军都是进步的,是为了推翻什么什么,是为了老百姓谋福利的,事实上,完全不是这回事。农民起义军才是最自私的,一旦利益受到损害,又或者是利益分配不公,马上就会内部分裂,甚至是反目成仇。
其实当年王仙芝和黄巢两人闹翻,完全是朝廷某些有心人的策划,目的就是要离间两人,然后各个歼灭。这个出谋划策的人到底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或许是某个人,或许是某群人。总之,他们的计策的确成功了,因为官职分配的不公,王仙芝和黄巢的亲密关系出现了无法缝补的裂痕。黄巢一怒之下,当众责骂和殴打王仙芝,质问他不顾兄弟利益,最终两人反目成仇,焚毁蕲州,分道扬